引言: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養老服務的重要論述,響應國務院 2025年3號文件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的意見,湖北大學哲學學院 “銀齡智聯” 研究生實踐隊于 2025 年 7 月 15 日,深入武漢東湖高新區左嶺街道智苑社區,重走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路線,開展“老有所‘e’ 銀齡智聯” 數字助老行動。團隊聚焦數字時代背景下老年群體所面臨的數字鴻溝挑戰,特別是智能手機使用障礙問題,通過公共場所問卷調查、深入社區深度訪談及現場教學的形式,系統精準把握老年群體在使用智能手機方面的需求,助力其跨越數字鴻溝共享數字時代發展成果。
1.智慧養老,服務暖心
實踐期間,團隊深入智苑社區,通過與社區工作者座談、實地與老人交流等形式,詳細了解了智苑社區的養老建設發展現狀以及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的情況。在實地參觀過程中,團隊了解到,智苑社區構建了高標準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積極應用智能設備及平臺,實現健康監測、安全防護及服務管理智慧化。在老年人數字技術使用方面組織了多次志愿活動,幫助社區老人更好更快享受數字時代發展紅利,致力于讓老年人在數字時代便捷享有專業、有尊嚴的養老服務,是武漢市基層養老的示范點之一。
2. 數字課堂,手手相傳
基于前期的深入調研,團隊發現:因存在“數字鴻溝”,老年群體未能充分享受到數字時代所帶來的便利與機遇;并且在信息獲取、社交互動、健康管理等關鍵領域面臨阻礙;除此之外,團隊還發現老人在智能手機使用上存在“怕學不會、怕被騙”的一大痛點。針對這一現狀,團隊精心打造《老年人智能手機使用指南》大字版PPT。在現場交流互動中,團隊成員為老人們細致講解了微信字體調節、微信語音聊天、微信掃碼支付等老人們迫切需要的實用功能。團隊成員化身“科技輔導員”,采用“一對一”或“一對多”結對教學模式,進行“手把手”教學。在公共客廳,活動室里,隨處可見團隊成員們俯身耐心指導的身影。“爺爺奶奶,看這里,點開‘+’號,選‘添加朋友’,輸入號碼或者掃一掃二維碼就行啦!”成員們放慢語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每一步操作。教學過程中,團隊成員還特別穿插了識別詐騙信息、安全設置等實用貼士,通過互動聯系幫助老人鞏固所學技能。現場學習氣氛濃厚,老人們認真跟隨講解,不時提出疑問,反響熱烈。
3.銀齡心聲,反哺情深
活動尾聲,老人們意猶未盡,紛紛分享自己的感受:
“以前總覺得手機太復雜,不敢碰,怕弄壞。今天實踐團隊的姑娘手把手教我,原來視頻通話這么簡單!以后想孩子們就能看見了,真好!” “學會了調大字、連網絡,看新聞、聽戲曲方便多了…” 通過團隊成員們手把手的教學,陳爺爺、劉阿姨等老人學會了視頻通話、調整字體、連接網絡、識別防詐騙等手機功能,不僅方便了與家人聯系、豐富了日常生活,也增強了安全感,讓他們感覺跟上了時代,收獲滿滿。活動結束后,實踐團隊并未止步于“一次性”幫扶。針對老年人更好學習使用智能手機,團隊建立了“銀齡互助”服務小組,將會開展長期性質的社區到訪教學活動,為老人們開設一系列教學課程,教授譬如如何使用智能手機交水電費,查看社保等相關內容,并定期回訪鞏固學習效果。社區工作人員表示:“這種長效幫扶機制真正解決了老人的后顧之憂。”
4.青春助力,長效關懷
湖北大學青年學子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深入智苑社區開展“數字反哺”實踐,通過需求調研、設計課程、結對幫扶,有效提升老人對智能手機的接受度與使用信心,破解其“不會用、不敢用”困境,構建了“需求調研—精準幫扶—信心重塑—長效關懷”的實踐模型,為銀發群體跟上數字時代的步伐貢獻了青春力量,也在服務社會中實現了青年學子的自我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