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員們以實地走訪為課堂,以歷史印記為教材,在碧海藍天間感悟領袖重要論述的思想偉力,在街巷村落中探尋理論與實踐融合的深刻內涵,以青春之行動,丈量領袖關懷之地,傳承精神火炬,汲取奮進力量。
循著領袖關切目光,回望漁村變遷
6月27日,實踐隊走進澳角村。澳角村是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近年來,在黨建引領下,實現了從傳統漁村到現代化鄉村的華麗轉身。隊員們在村史館中,通過講解員的講解、圖文資料、實物展示,詳細了解澳角村“以海興村、以海強村”的發展歷程。從以前報紙訂不起,電話費交不起,煤油燈點不起的“三不起”,到如今的“四有”——家里有別墅,城里有套房,出門有小車,銀行有存款,書寫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時代答卷。
(圖為實踐隊隊員參觀澳角村村史館 陳燁攝)
重走領袖考察路徑,感受發展脈動
(圖為實踐隊在澳角村“謙讓亭”的合影 沈丹丹攝)
牢記領袖諄諄囑托,共話使命擔當
實踐隊與澳角村駐村第一書記許宇寧展開交流,深入探討澳角村未來發展方向,推動漁業轉型升級,發展海產品深加工等產業,許宇寧書記說:“雖然說漁旅融合現在還處于初創階段,但我相信一定能成。”在交流中,隊員們深刻感受到,澳角村牢記諄諄囑托,做強現代漁業、做精濱海旅游、做大電子商務,做好“海”的文章,是海洋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的生動實踐。
(圖為實踐隊隊員與駐村書記交流 李炫灝攝)
追尋領袖考察足跡,感悟精神偉力
實踐隊來到谷文昌紀念館,追尋谷書記的奮斗足跡。在紀念館內,泛黃的手稿、磨破的蓑衣、陳舊的植樹工具,一件件帶著歲月痕跡的文物,無聲訴說著谷文昌帶領東山人民治沙造林、改善生態、發展生產的艱苦歷程。
通過一幅幅珍貴照片、一段段影像資料,隊員們深刻感受到,在風沙肆虐、草木難生的惡劣環境下,谷文昌立下“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錚錚誓言,帶領群眾歷經十余載艱辛,將荒島變為綠洲,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使命與擔當。
(圖為實踐隊在谷文昌紀念館前的合影 林秋月攝)
(圖為實踐隊隊員參觀谷文昌紀念館 陳燁攝)
參觀過程中,實踐隊的全體黨員同志整齊列隊,莊嚴地舉起右拳,重溫入黨誓詞。這不僅是對入黨初心的回望,更是對新時代使命擔當的鄭重承諾。此次谷文昌紀念館之行,不僅讓隊員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紅色精神洗禮,更激勵著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入黨誓詞,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青春篇章。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重溫入黨誓詞 李炫灝攝)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讓與你“鄉”遇實踐隊深刻感悟到,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肩負時代賦予的重任。我們要以谷文昌同志為榜樣,傳承和弘揚谷文昌精神,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民族事業中,腳踏實地,努力學習,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書寫青春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