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城市職業學院
這個充滿活力的夏日,一群懷揣著對非遺文化熱愛與教育夢想的大學生踏上了一段獨特而意義非凡的旅程。他們將非遺陶藝與早期教育專業相融合,在實踐中探尋文化傳承與幼兒教育的創新之道,為孩子們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盛宴。
尋跡非遺,開啟陶藝學習之旅
6月25日,同學們滿懷期待地抵達尤溪縣,采訪了當地著名的陶藝大師李順泥老師,并參觀了他的工作室。走進工作室,一件件精美的陶藝作品映入眼簾,每一件都凝聚著李老師的心血與智慧,同學們瞬間被陶藝的魅力所折服。李老師熱情地為大家講述了陶藝的歷史淵源、制作工藝以及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讓同學們對非遺陶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6月26日,同學們全身心投入到陶藝學習中。從揉泥、拉坯到塑形、裝飾,在李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大家親手實踐,體驗著陶藝制作的每一個環節。盡管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但同學們沒有放棄,不斷嘗試,逐漸掌握了陶藝制作的基本技巧。在這一天的學習中,同學們不僅提升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更深刻感受到了非遺陶藝所蘊含的匠心精神。
6月27日,同學們返回廈門,開始整理在尤溪縣的訪談內容和實踐素材,并迫不及待地向親友分享這段難忘的實踐經歷。大家希望通過自己的分享,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陶藝,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再探龍窯,深挖陶藝文化精髓
7月2日,同學們前往廈門市同安區溪聲社區后溪里龍窯進行參觀和采訪。這座歷史悠久的龍窯,承載著無數的故事與記憶。同學們在窯工的帶領下,詳細了解了龍窯的構造、燒制原理以及獨特的燒制工藝。通過采訪,大家得知龍窯陶藝燒制技藝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它凝聚著幾代人的智慧和汗水。此次參觀采訪,讓同學們對非遺陶藝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
融合創新,精心設計特色教案
7月3日,同學們將在實踐中學習到的非遺陶藝知識與早期教育專業知識相結合,開始撰寫教案。大家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力求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非遺陶藝的魅力。撰寫完成后,同學們積極聯系專業老師,虛心請教,對教案進行修改完善。同時,與托育園對接具體下園時間,為即將開展的教學活動做好充分準備。
7月4日,為了保證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同學們結合教案反復練習上課內容。在練習過程中,大家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和語言表達,力求讓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更加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專業老師也給予了悉心指導,從教學目標的設定到教學方法的運用,從課堂互動的設計到突發情況的處理,老師都一一進行講解和示范,讓同學們受益匪淺。
走進托育園,傳播非遺文化火種
7月9日,同學們滿懷信心地走進托育園,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精彩紛呈的非遺陶藝課。課堂上,同學們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精美的圖片和視頻,向孩子們介紹了非遺陶藝的歷史和制作工藝。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眼神中充滿了好奇和期待。在實踐環節,同學們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制作簡單的陶藝作品,雖然孩子們的動作還略顯稚嫩,但他們認真專注的樣子讓人感動。看著自己親手制作的作品,孩子們臉上洋溢著自豪和喜悅的笑容。
7月10日,同學們對整個實踐內容進行了全面反思。大家總結經驗教訓,思考如何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讓非遺陶藝更好地走進幼兒教育課堂。同時,同學們將實踐過程中的素材進行整理,制作成短視頻進行推廣和宣傳。希望通過短視頻這種新穎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陶藝與早期教育相結合的創新實踐,吸引更多的人關注非遺文化傳承與幼兒教育事業。
此次將非遺陶藝與早期教育專業相結合的實踐活動,不僅讓同學們深入了解了非遺文化,提升了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更讓非遺陶藝在幼兒心中播下了傳承的種子。未來,同學們將繼續努力,探索更多非遺文化與早期教育融合的途徑和方法,讓傳統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