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紅綠相映,e路前行”暑期社會實踐隊在武夷山市文旅局支持下,深入武夷山開展為期5天的社會實踐活動。活動緊扣“紅色精神鑄魂、綠色產業富民、生態理念護航、文化智慧賦能”主線,系統探索鄉村振興協同發展路徑,積極融入南平市打造全國“三茶”統籌發展先行區及武夷山市建設“三茶”統籌創新示范區的戰略部署,貢獻青年智慧。
一、 紅色鑄魂,筑牢思想根基
實踐隊以紅色教育為起點,筑牢思想基石。隊員們深入閩北革命歷史紀念館、赤石暴動舊址,通過史料研讀與現場講解,深刻感悟革命先輩的堅定信念與奮斗精神。創新拍攝“微黨課”,探索將紅色資源轉化為青年成長教材,為投身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與價值引領。
圖 1 實踐隊員參觀閩北革命紀念館
圖 2 實踐隊員在閩北革命紀念館拍攝紅色宣講視頻
圖 3 實踐隊員在閩北革命紀念館前合影
圖 4 實踐隊員在赤石暴動舊址合影
二、 科技助茶,驅動產業升級
在省科技特派員、福建商學院學工部副部長繆曉斌帶領下,實踐隊帶著從紅
色教育中汲取的使命擔當與奮斗激情,聚焦武夷山綠色支柱產業——巖茶,累計走訪了20家茶企,并深入大頭兵、春深巖、水濂韻等代表性企業進行重點調研。隊員們通過15場專題座談與深度訪談,全鏈條調研產業升級痛點與破局路徑,重點觀察傳統焙茶工藝與現代智能控溫技術的融合應用,解析其對品質與效率的提升。圍繞“文化內涵挖掘”與“品牌核心競爭力構建”等關鍵議題,與負責人深度對話,提煉出青年視角的“破圈”建議:如運用新媒體講好“科技+傳統”制茶故事、開發契合年輕消費群體的體驗式產品等,以實際行動響應政策、夯實產業根基。
圖 5 實踐隊員在大頭兵茶企進行訪談拍攝
圖 6 實踐隊員在春深巖茶廠拍攝烘茶現場
圖 7 實踐隊員在天心水濂韻茶廠進行訪談拍攝
三、 生態護航,繪就共富圖景
產業調研深化了隊員對可持續發展根基的認識。在星村鎮黃村村,實踐隊系統剖析“支部+合作社+電商+茶農”運作模式,厘清黨支部統籌引領、合作社規范生產、電商拓市增收、茶農深度參與的協同鏈條。在木壢生態茶園,隊員們實地觀察生態種植并體驗采青技藝。結合南平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及武夷山市強化生態茶園建設標準的政策導向,實踐隊凝練形成聚焦“生態價值轉化”的調研報告,旨在為同類鄉村提供可操作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方案,服務地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目標。
圖 8 實踐隊員在橫鳳茶部落村進行訪談拍攝
圖 9實踐隊員在木壢生態茶園進行拍攝
圖 10 實踐隊員在木壢生態茶園體驗采茶
圖 11 實踐隊員在黃村村茶農家中學習選茶
四、 文化賦能,激活古今融合
立足產業與生態基礎,實踐隊深入探尋文化驅動力。在武夷精舍,隊員們聚焦朱子文化這一精神紐帶,深入研討“朱子理學智慧與茶旅產業深度融合”潛力,探索將“敬天愛人”、“和諧共生”等精髓融入品牌敘事與體驗設計。此舉積極響應南平市“三茶”政策將“茶文化”置于首位、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的要求,以及武夷山市建設朱子文化生態保護區、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方向。實踐隊旨在助力將傳統文化精髓轉化為提升巖茶文化附加值、塑造特色茶旅體驗的核心競爭力,實現紅色精神、綠色理念與優秀傳統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融合創新,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供青年注解。
圖 12 實踐隊員在朱熹園進行拍攝合影
此次武夷山實踐行,福建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學子以紅色精神鑄魂,在產業一線錘煉興農之能,于綠水青山間守護生態之本,向千年文脈汲取創新之智。他們深刻認識到:紅色是信仰底色,綠色是發展基調,文化是融合靈魂。未來,隊員們將繼續傳承紅色基因,踐行綠色發展,深挖文化富礦,積極融入南平市及武夷山市“三茶”統籌發展藍圖,以青春之筆奮力描繪紅綠相映、生機盎然的鄉村振興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