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索畬族非遺活態保護的有效路徑,守護文化根脈,
近日,麗水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織韻畬鄉”非遺傳承青創實踐團隊走進景寧畬族自治縣東弄村,采訪“畬族三月三”浙江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藍仙蘭老師。

在訪談中,團隊成員們了解到,“三月三”是畬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它融合了山歌、彩帶編織、舞蹈與體育活動。其中,山歌作為節日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以其即興創作和靈活多變的形式,成為畬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在現場,藍老師展示了畬族民歌的唱腔,并向隊員們教授了兩首基礎的民歌。她強調,畬族民歌歌詞的第一、第二、第四句的尾字必須押同音韻,還需要加入襯詞“哩啰”。
為了守護這份獨特的民族聲音,藍仙蘭老師數十年如一日投身傳承工作。她在廣收徒弟的同時,堅持推動“畬歌進校園”活動,在小學義務教授畬歌畬語已逾五年。看到學生在全縣的畬歌畬語賽中屢獲佳績,藍仙蘭感到非常高興。如今,她的女兒孫輩均能傳唱畬歌,民間學唱者也日益增多。了解到這些,成員們更加堅定了宣傳畬語畬歌的決心。

通過本次交流,團隊成員們不僅深刻領略了畬族民歌的獨特魅力,更被藍老師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與奉獻精神深深打動。未來,團隊計劃將畬族民歌的唱腔、歌詞特點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整理成冊,通過創新的方式宣傳畬族文化,使其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訪談結束后,團隊成員們在東弄村開展調研,廣泛發放調查問卷,收集畬族民歌傳承保護現狀的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