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是青衿志愿服務隊梁楷承同學21歲的生日,沒有蛋糕與燭光,這個青年像往常一樣走在崎嶇山路上,他正想著今天要給孩子們講《敬畏生命》的課文,忽然聽見一聲細弱的哀鳴——柏油馬路東側,一只翅膀染塵的小鳥正蜷縮在剎車痕旁顫抖。
“別怕……”他單膝跪地,俯身查看小鳥狀況,用雙手輕輕捧起顫抖的小生命,掌心傳來的溫度讓小鳥安靜下來,陽光透過他的指縫,在小鳥身上投下斑駁的光影。他仔細檢查著每一寸羽毛,確認沒有重傷后,他長舒一口氣。這一舉動被路過的居民用手機記錄。“他全程都特別輕柔,就像對待珍寶一樣,”拍攝者感慨,“這種對生命的尊重正是德育教育的生動體現。”
“它在我手里慢慢放松下來,小腦袋輕輕靠在我的虎口上,那一刻,我好像能感覺到它的心跳。”后來梁楷承這樣回憶,眼底仍帶著當時的柔軟。他最終選擇將小鳥安頓在路旁的草叢里——那里有野花遮擋烈日,有草葉承接露水。“我希望等它有力氣了,就能自己飛回家。”說這話時,他望向天空的目光,仿佛已經看見那道重獲自由的身影劃過湛藍。
這次支教,他準備了趣味課程,想為山區的孩子們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而這段插曲,也讓他的生日多了一份別樣的意義——生命的相遇,從來不分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