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航空工業精神,激發青年學子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意識,7月11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秦工薪火”實踐團走進陜西航空電氣有限責任公司,參觀航空工業電力事業歷史博物館,開展了一次沉浸式的愛國主義教育與行業認知實踐。
在企業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們走進展館,一張張泛黃的歷史照片、一件件滿載記憶的展品,讓同學們仿佛穿越時空,親身感受中國航空工業從一窮二白走向強大崛起的艱辛歷程。博物館內容詳實,系統呈現了我國航空電力事業在幾代航空人堅守與奮斗中逐步發展的過程,記錄了無數感人至深的事跡,也傳遞著那股不屈不撓的民族力量。
講解員從第一代航空電氣設備的研發談起,介紹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自主研制第一臺飛機配套發電機的故事。面對展臺上一臺沉甸甸的發電機,實踐團成員小吳深受觸動:“沒想到在那樣簡陋的條件下,前輩們依然能夠造出如此精密的裝備,這種精神太令人敬佩了。”言語中滿是崇敬與激動。
本次研學活動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到,航空工業的發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幾代人用青春、智慧乃至生命鑄就的。正是這些航空人胸懷祖國、扎根一線、默默奉獻的精神,構筑起了國家的“航空脊梁”。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將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轉化為學習動力,在今后的學習和實踐中砥礪前行,勇擔時代使命。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生動的歷史教育課,更是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洗禮。實踐團成員將以此次研學為起點,堅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