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3日,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城園立方隊走進北京市海淀區、朝陽區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朝陽公園、玉淵潭公園、紫竹院公園、海淀公園五大公園,開展“公園商業化邊界調研”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此次實踐緊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響應“綠色長征”專項實踐號召,聚焦城市公園生態保護與商業運營的平衡難題,為公園可持續發展探尋科學路徑。團隊由6名學生與2名指導老師組成,通過實地丈量、問卷調研等方式,系統收集公園商業化項目數據與市民反饋,用專業實踐為“花園城市”建設貢獻青年智慧.
政策研學筑根基,技能淬煉備調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實踐前期,團隊已做好充分準備。6月中旬起,成員們深入研讀《北京市公園條例》《北京市綠色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梳理公園商業化相關文獻,結合海淀區“花園城市”建設目標,精準錨定“生態保護與商業運營平衡”核心命題。
實踐團研究相關政策文件。鄧文靜 供圖
為確保調研精準落地,團隊開展了三輪預調研。首輪聚焦公園類型差異,排除了純封閉式景區和小型社區公園;第二輪實地走訪摸查各公園現有商業項目,發現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餐飲集群、朝陽公園的游樂設施、玉淵潭公園的季節性攤位各有特色,最終敲定這五大具有代表性的調研點位,并繪制出標注著各公園出入口、核心景觀區、現有商業點位的詳細行動路線圖。在指導教師指導下,成員們集中參與實地測量技能培訓,熟練掌握空間數據采集規范與測量標準;設計“線上二維碼+線下紙質”雙渠道調查問卷,為精準收集市民感知奠定基礎。
實地丈量探邊界,民意傾聽聚心聲
7月10日午后,實踐團的首站調研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啟動。雨水沖刷過后的公園綠意盎然,成員們分成兩組行動:一組手持激光測距儀、繪圖板,沿著公園主路細致丈量經營性項目占地范圍。在南門附近的餐飲區,成員萬欣婕蹲下身,將測距儀對準商鋪外墻,搭檔李姍珊則在繪圖板上標注坐標,“這個餐飲區東西長28米,南北寬15米,旁邊就是草坪,得記清楚與綠地的間距。”
團隊成員李姍珊繪制地圖。鄧文靜 供圖
另一組成員則在人流密集的步道旁發放問卷。“您覺得公園里的餐飲區會不會影響散步體驗?”“您認為當前公園的商業化是否合理?”一句句提問,匯聚成民意圖譜。隨后幾日,團隊兵分兩路,深入海淀公園、朝陽公園、玉淵潭公園、紫竹院公園。成員們追蹤游樂設施等項目的空間占用數據,為后續生態影響評估積累一手資料。調研中,市民積極參與,有老北京感慨:“公園就得是大家的‘綠肺’,可也不能一點商業沒有,夏天想喝口水都難就不好了。”一位在紫竹院公園的退休教師坦言:“公園的核心是‘綠’,商業只能是輔助,不能喧賓奪主。”這些樸素的話語,讓團隊對“生態優先、適度商業”的公眾期待有了更直觀的認識。目前,團隊已初步完成《五大公園商業化項目占地明細表》,收集有效問卷250余份,為后續分析奠定數據基礎。
實踐團進行實地調研訪談。葉青陽 供圖
青春獻力綠發展,研思并行致遠方
“綠色長征”步履不停,青春擔當薪火相傳。此次實踐,城園立方隊以專業學識響應生態文明建設號召,在丈量城市綠肺中深化對“生態-經濟”協同治理的理解。接下來,團隊將整理數據,形成《市民公園商業化感知調研報告》《公園商業化占地生態影響初步評估》,并向園林綠化部門反饋優化建議。實踐是最好的課堂。團隊成員在調研中讀懂城市公園的公共屬性,用青春智慧為‘花園城市’建設添磚加瓦。”以腳步丈量責任,以調研詮釋擔當,讓青春在綠色發展的實踐中綻放光彩。
實踐團學生成員合照。劉雨欣 供圖
通訊員 鄧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