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黨104周年之際,亳州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系“紅星耀鄉土,青春踐初心”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繼亳州與六安實踐活動之后,于7日3日來到了紅色熱土合肥,在指導老師謝振崗的帶領下,實踐隊員們參觀了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繼續探尋紅色歷史,追尋紅色足跡。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撮鎮鎮瑤崗社區。1949年4月初,陳毅、鄧小平等率渡江戰役總前委機關進駐瑤崗,指揮了震驚中外的渡江戰役。參觀紀念館前,講解員先給實踐成員們放了一則短片,主要介紹了渡江戰役的指揮中樞建在瑤崗的重要原因,首先,瑤崗地區的隱蔽性強,交通便利,其次,該地區的群眾基礎,環境相對穩定,最后,該地區靠近渡江前線,地理位置優越。
(團隊成員觀看短片,王心語供圖)
初入渡江戰役總前委參謀處舊址,一幅幅歷史畫面徐徐展開,講解員先針對總前委進駐瑤崗的歷史背景進行講解,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后,全國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軍事上已占壓倒優勢,國民黨軍隊潰不成軍,國民黨政府在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已面臨絕境。在此形勢下,美國支持的國民黨統治集團一邊籌劃和談騙局,一邊積極組織長江防御,企圖和共產黨“劃江而治”;共產黨則一邊揭露其和談虛偽性,一邊要求人民解放軍加緊渡江準備,決心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團隊成員們參觀紀念館,王心語供圖)
深入渡江戰役總前委參謀處舊址,玻璃的展臺處陳列著著鄧小平用過的馬燈,曾伴隨他度過渡江戰役的不眠之夜,譚震林穿過的布棉線編織草鞋,以及陳毅行軍至蚌埠時,給妻子張茜寫的兩封家書等等,這些紀念品靜靜陳列在玻璃展臺中,散發著獨特的歷史氣息。
鄧小平用過的馬燈,那陳舊的燈身承載著他對戰役的深度思索,昏黃的燈光曾照亮過一份份作戰方案與戰略規劃,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個緊張而關鍵的決策時刻。譚震林穿過的布棉線編織草鞋,鞋面上磨損的痕跡,見證了他在戰爭歲月中的奔波操勞,跟隨他走過泥濘的道路、跨過山川河流,奔赴在指揮作戰的每一處陣地 。
這些紀念品不僅是個人物品,更是渡江戰役那段波瀾壯闊歷史的生動注腳,讓實踐隊員們能穿越時空,深切感受先輩們的偉大精神與付出,感受人民的力量,他們以堅韌守護家國;投身革命,他們用熱血澆筑理想,用平凡鑄就偉大,詮釋著忠誠與擔當的永恒內涵。
(團隊成員參觀紀念物品,王心語供圖)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它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重要的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毫州學院“紅星”實踐隊以堅實的足跡踏訪紅色故地,以赤誠之心感悟歲月沉淀的革命回響。在合肥這座浸染著革命熱血的英雄之城,實踐隊員們通過對舊址實地的參觀學習,紅色基因已化作春雨,悄然滲入青年心間, 希望的種子就此萌發,長成精神的參天大樹。
(團隊成員在總前委參謀處舊址合照,李馨怡供圖)
在這片革命土地上,青年們以腳步丈量初心,用實干詮釋信仰,將對黨的赤誠、對人民的深情融入時代脈搏。這顆永不褪色的紅星,正閃耀在希望的田野與奮斗的浪潮中,點亮未來之路。(通訊員:田省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