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晚,漢中市留壩縣梭欏村老油坊廣場燈火璀璨、鼓樂飛揚。由陜西理工大學“藝術賦能·筑夢興鄉”實踐團精心策劃籌辦的首屆“梭欏村民俗音樂節”在這里盛大舉行。這場以“非遺傳承促振興,藝術賦能暖民心”為主題的音樂盛會,通過村民自發演繹、校地聯袂獻藝、童聲唱響鄉村等形式,為當地群眾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
非遺為核:激活鄉土文化基因
音樂節在村民表演的非遺舞蹈《采蓮船》中拉開序幕。身著傳統服飾的村民們以輕盈的舞步,生動再現了江南水鄉的豐收圖景。隨后,《逛梭欏》的悠揚曲調、《婆婆媳婦回娘家》的詼諧表演、《瀏陽河》的經典旋律接連上演,原生態的唱腔與質樸的表演相得益彰。“這些祖輩傳下來的節目能登上現代舞臺,我們感到特別自豪!”參演村民李大爺激動地表示。
校地聯動:創新藝術賦能模式
音樂節上,陜西理工大學實踐團邀請西安音樂學院師生聯袂獻藝,展現了專業藝術與民間文化的完美融合。現代舞《奔跑的青春》洋溢著青春活力,美聲獨唱《藍色愛情海》彰顯專業水準,合唱《我愛你中國》抒發家國情懷,《平凡之路》則道出了青年扎根鄉村的堅定信念。這種專業與民間的藝術碰撞,不僅提升了節目的藝術表現力,更探索出一條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童聲筑夢:播撒美育希望種子
“梭欏樹下梭欏椏,梭欏樹下是我家——”由實踐團帶領20余名村童演繹的節目成為全場亮點。經過一周“美育支教”的系統訓練,孩子們在《一起向未來》的舞蹈中展現自信,在《小星星》《茉莉花》的歌曲串燒中傳遞快樂,更在原創村歌《梭欏樹下是我家》的大合唱中唱響鄉情。這些充滿童真的表演,不僅為音樂節增添了活力,更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藝術的種子。
據悉,本場音樂節吸引了周邊300余名村民和游客現場觀看,網絡直播觀看量達1200余人次,多家企業現場表達了文旅合作意向。這場由青春與鄉情共同澆灌的音樂盛會,不僅奏響了鄉村振興的動人樂章,更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用藝術力量喚醒鄉土文化自信的使命擔當,真正實現了“唱響一臺戲,帶動一方興”的美好愿景。
作者 (何卓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