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河海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星輝尋夢”支教調研團在河南商丘繼續開展教學活動。在課堂上,老師們以全新獨特的教學理念,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呈現出了一堂堂富有特色、多元化,多樣化的高效課堂。
巧手折蛙躍童心,美育種子撒鄉間 隊員湯瑤負責此次活動的美術課程,她因幽默風趣的上課方式與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容,深受學生們的喜愛。課堂上,湯老師首先通過圖片或視頻展示了形態各異的青蛙,激發了孩子們對自然生物的興趣。接著,又用清晰的語言和慢動作示范,一步步引導孩子們學習折紙技巧。“先對角折,變成三角形……”、“這一步要小心壓出折痕……”、“看,青蛙的腿出來啦!”在湯老師耐心細致的指導下,孩子們全神貫注地跟隨,小手認真地折疊、按壓。遇到困難時,湯老師也會及時走到孩子們身邊,手把手地幫助。當一只只綠色的、黃色的、藍色的“小跳蛙”在孩子們手中誕生,并能成功地“跳躍”起來時,教室里充滿了成就感的歡呼和比拼誰的青蛙跳得更遠的笑聲。這不僅僅是手工制作,更是觀察力、專注力、空間想象力和手眼協調能力的綜合鍛煉。
圖1湯老師幫助學生進行折紙
從昆蟲到猛禽,探索生命奧秘 面對小學階段的孩子,如何將相對專業的“動物科目”(如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脊索動物門鳥綱、哺乳綱等)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趣味盎然,是隊員們備課的重點。他們摒棄了枯燥的術語堆砌,采用了“圖片+視頻+互動問答”的多元教學方式。隊員陳明軒精心挑選了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如螞蟻、蝴蝶、麻雀、青蛙、小狗、家貓等)和具有代表性的神奇動物(如老虎、獅子、鯨魚等)作為切入點,利用生動有趣的PPT,通過高清圖片和短視頻展示它們的形態、習性和生活環境,瞬間抓住了孩子們的眼球,用幽默詼諧的生動語言,讓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
圖2陳老師向同學們講解動物知識
書聲瑯瑯潤心田,妙筆生花綻鄉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稚嫩而整齊的誦讀聲,從河南省商丘市的教室窗戶飄出,回蕩在夏日的鄉間。講臺上,河海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星輝尋夢”支教團的語文課志愿者老師靳濤,正用生動的手勢和飽滿的情感,帶領孩子們走進古詩《靜夜思》的意境。這堂精心設計的語文課,是支教團隊為鄉村孩子們帶來的“精神盛宴”,旨在激發閱讀興趣,提升表達能力,讓語文的種子在孩子們心田生根發芽。靳濤老師依靠自己的文學素養,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讓學生們盡情遨游在語文的知識海洋。
圖3靳濤老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充實的一天很快便過去了,落日的余暉灑滿校園的每個角落,也灑在校園中的老師和同學們依依不舍的臉上,同學們向老師揮手告別,老師們也向同學們訴說著自己的殷勤期望。看著同學們臉上洋溢著的期待與不舍,支教團的成員們略顯感傷,但是大家堅信經過支教團成員的共同努力付出,一定能對得起孩子們的敬仰以及家長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