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關于"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的號召,紅途追光實踐小分隊于無錫開展為期七天的"紅色基因永流傳·抗戰精神潤民心"主題實踐活動。團隊通過"史料挖掘+沉浸體驗+代際對話"三位一體的實踐形式,深入調研無錫紅色教育基地,實現紅色文化從理論研究到基層傳播的有效轉化,探索新時代抗戰精神的傳承路徑。
尋訪紅色印記:實地調研與歷史追憶
在實地調研環節,紅途追光實踐小分隊先后走訪了錫東烈士陵園和江抗東進紀念館,通過文物考察、史料研究和場景復原等方式,系統梳理了新四軍東進抗日的戰略部署和戰斗歷程。在江蘇省軍區無錫第二干休所,96歲高齡的抗戰老兵錢錦樹同志動情講述烽火歲月,其"用刺刀突破鐵絲網"的戰斗經歷和"民族永不可戰勝"的堅定信念,讓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代際對話與精神賡續
團隊注重將歷史記憶轉化為現實傳承,通過采訪退役復學大學生任金鵬,展現抗戰精神在新時代的賡續發展。在"七七事變"紀念日當天,聯合麗新路社區開展專題宣講活動,以鮮活史料講述無錫抗戰故事,并走訪慰問社區老人,實現紅色文化從理論研究到基層傳播的實踐轉化。兩代軍人的精神對話和社區群眾的積極反響,印證了抗戰精神在當代社會的強大生命力。
踐行初心使命:基層傳播與時代擔當
此次實踐活動通過多維度的調研和傳播,構建了歷史記憶與現實擔當的有機聯系。團隊成員不僅系統掌握了無錫地區的抗戰史料,更在實踐中深化了對紅色精神的理解。抗戰精神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時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和傳承價值。紅途追光實踐小分隊將以此次活動為起點,持續探索紅色文化傳承的創新路徑,以實際行動踐行"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的青春誓言。(作者:無錫學院萬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