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喧囂中,有一處寧靜而莊重的地方,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訴說著革命領袖的偉大情懷。革命領袖視察黑龍江紀念館,這座位于哈爾濱市南崗區頤園街1號的建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一座精神的豐碑,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奮勇前行。為了追尋紅色足跡,黑龍江東方學院紅途探跡隊于7月6日在革命領袖視察黑龍江紀念館進行實踐。
圖片:黑龍江東方學院紅途探跡隊參觀革命領袖視察黑龍江紀念館(作者:李子寧)
踏入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座莊重典雅的歐式建筑。它始建于1919年,1922年竣工,采用磚木結構,融合了法國古典主義與巴洛克風格 ,在歲月的洗禮下愈發顯得沉穩而大氣。1950年2月27日,毛澤東主席在周恩來總理陪同下訪問蘇聯回國途中,視察哈爾濱并在此居住,之后,劉少奇、朱德、張聞天、宋慶齡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黑龍江視察時,也都在此工作和居住過,這里也因此被賦予了特殊的歷史意義。
圖片:黑龍江東方學院紅途探跡隊合影(作者:陳峻輝)
在革命領袖視察黑龍江紀念館內,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四部分展覽依次展開。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一件件樸素的文物,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緩緩鋪陳開來,引領我穿越時空,與革命先輩們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
圖片:黑龍江東方學院紅途探跡隊參觀毛主席筆記照片(作者:唐永佳)
在毛澤東同志視察黑龍江時居住和工作過的地方,簡樸的銅床、磨損的皮箱和泛黃的書籍格外引人注目。這些物品雖已歷經歲月,但仿佛依然散發著領袖的氣息,無聲地訴說著老一輩革命家的清廉本色和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當年,毛主席拒絕了為他準備的鋼絲床墊和錦緞被褥,堅持換上自帶的硬木板、舊軍毯和蕎麥皮枕頭,這種對生活簡樸的執著追求,令人肅然起敬。他一生酷愛讀書,那只邊緣破舊磨損的大號棕色皮箱,便是他的書箱,見證了他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刻苦學習,承載著他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
圖片:黑龍江東方學院紅途探跡隊參觀偉人印記照片(作者:楊云峰)
而最令我們深受觸動的,是陳列在展廳里的五幅毛主席的珍貴題詞:“不要沾染官僚主義作風”“學習”“奮斗”“發展生產”“學習馬列主義” 。這些題詞,不僅是對當時工作的指導,更是對黑龍江發展的殷切期望。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的關鍵時刻,毛主席的這些題詞猶如一盞盞明燈,照亮了龍江人民前行的道路。“不要沾染官僚主義作風”時刻警示著黨員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學習”“學習馬列主義”鼓勵人們不斷汲取知識,提升自我,以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奮斗”激勵著人們勇往直前,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而不懈努力;“發展生產”則明確了當時的工作重心,為經濟建設指明了方向。這些題詞所蘊含的精神內涵,歷經歲月的沉淀,依然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時刻鞭策著我們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圖片:毛主席留下的筆跡照片(作者:陳玖江)
走出紀念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革命領袖們的偉大精神如同一股強大的力量,注入我的心田。他們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他們對人民的深切關懷和對國家發展的高瞻遠矚,都讓我深刻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圖片:革命領袖視察黑龍江紀念館照片(作者:褚文斌)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肩負著歷史賦予的重任。我們要以革命領袖為榜樣,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在學習和工作中,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勤奮學習,努力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關心他人,奉獻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片:黑龍江東方學院紅途探跡隊與偉人雕像合影(作者:李林)
革命領袖視察黑龍江紀念館,不僅是一座記錄歷史的展館,更是一座精神的寶庫。這次實踐是一次難忘的經歷,它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在追尋紅色足跡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奮斗 。讓我們銘記歷史,不忘初心,向著光明的未來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