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地標蜜愿,綠富同行”實踐團于7月5日至7月6日走進桂林市陽朔縣,聚焦當地特色地標產業——九龍藤蜂蜜,深入探索這一“甜蜜產業”如何以綠色為底、以創新為翼,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作為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陽朔九龍藤蜂蜜以“品質優、純度高、藥用價值突出”聞名,依托地標認證,產品溢價達20%-30%,不僅帶動羿春族蜂業等龍頭企業崛起,更串聯起個體蜂農、合作社與產業鏈上下游,為白沙鎮及周邊鄉村注入“綠富同行”的發展動能。
圖為九龍藤蜂蜜及相關榮譽展示
實踐團首站抵達陽朔縣白沙鎮羿春族蜜蜂小鎮,在負責人的引導下,與羿春族蜂業有限公司創始人朱志強、朱橋記蜂業專業合作社社長朱橋記展開深度對話。朱志強介紹,企業已構建“養殖-深加工”完整產業鏈,每年將20%總投入用于研發,推動蜂膠、蜂王漿等深加工產品創新,此類產品銷售額占比達40%,顯著提升產業附加值;擁有近60年養蜂經驗的朱橋記,則是當地蜂業轉型的見證者——他推動養蜂技術培訓普及,從蜂王培育到蜂群管理,將經驗轉化為“科學養殖”的種子,讓規范化理念扎根蜂農群體。兩代人的堅守,勾勒出“傳統為基、創新為翼”的發展軌跡:既守護純天然品質,又以技術突破讓“甜蜜事業”煥發新活力。
圖為與陽朔縣羿春族蜂業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朱志強先生訪談
漫步蜜蜂小鎮,實踐團實地感受產業與生態的深度融合:蜜源基地里,成片九龍藤與蜂群形成緊密聯動,因生態調整蜜源地后,蜂蜜品質與產量雙提升,印證“養蜂護綠、護綠促蜂”的良性循環;加工車間內,標準化流程貫穿原蜜過濾至灌裝封裝,更以太陽能設備實現低碳生產,讓“綠色”滲透每一環;就連蜂農的日常實踐也透著環保智慧——不使用蜂藥、廢棄蜂箱回收利用,樸素意識與企業戰略形成呼應。
圖為陽朔九龍藤蜜源基地一角
為補足社會認知視角,實踐團先后赴葡萄鎮、白沙鎮開展問卷調研,收集居民對蜂業的了解度、對綠色協同發展的看法等一手信息。結果顯示,綠色發展已成為企業與農戶的共識,但從認知到落地,仍需政策、技術與市場的多方支撐。
實踐團成員表示:“兩天實踐讓我們看到,鄉村振興從來不是單一突進,而是生態、經濟、社會的協同發力。”此次探訪不僅深化了理論認知,更見證了基層產業的韌性。未來,期待九龍藤蜂蜜產業持續以“地標”為橋,讓“甜蜜經濟”為鄉村振興注入更持久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