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至13日,廣東建院建筑工程管理學院北埔村手拉手實踐隊赴梅州大埔鎮北埔村開展暑期“三下鄉”活動,將景觀規劃設計、IP設計、宣傳片拍攝等融入實踐,在北埔村韓江畔用數字畫筆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探索鄉村發展的新路徑。
前期籌備:細節里藏著專業態度
出發前,團隊已細致籌備:定制隊服、采購收音設備、規劃行程、調研北埔村情況與需求,全力以赴做好準備。隊員們明白關鍵在落實,7天行程需從素材拍攝到交付“四小園”三維模型緊湊推進,以“分秒必爭”的執行力,確保專業知識高效轉化為賦能鄉村的實際行動。
(籌備會議)
鏡頭記錄北埔:用鄉村宣傳片展現古村風情
團隊結合北埔特色,創作了北埔村宣傳片。融合北埔元素,將“古榕撐天蔽日”“韓江沙礫”寫入歌詞,讓傳統村落有了“會唱歌的名片”。該片后續將線上線下同步播放,講述北埔故事,展現其魅力。
(北埔村宣傳片)
科技點亮北埔:讓規劃設計服務鄉村建設
數字賦能,隊員們用無人機測繪技術進行地形地貌實測,采用CAD+SU+D5工作流精準搭建北埔“四小園”三維模型,以數字技術為鄉村規劃提供可視化支撐。
(四小園規劃)
設計賦能:用IP藝術振興鄉村
打造北埔特色IP,以簡約山水形態勾勒北埔自然輪廓,提煉山巒、韓江、魚塘等元素,用極簡白與質樸底色呼應北埔原生態風貌,傳遞“山水相依、詩意棲居”的地域氣質。
(北埔村IP)
追尋紅色足跡傳承革命精神
大埔是廣東省首個原中央蘇區縣,是一片浸潤著崇高革命精神的紅色熱土,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和紅色基因。手拉手實踐隊服務北埔村期間不忘學習,在指導老師帶領下,參觀了三河壩戰役紀念館。在紀念園內,全體人員向革命先烈敬獻鮮花,緬懷三河壩戰役中英勇捐軀的將士,指導老師在紀念館內為同學講授微黨課,結合館內歷史文物與珍貴史料,生動講述三河壩戰役的光輝歷史。他特別勉勵青年學子,要銘記歷史、賡續紅色血脈,腳踏實地、躬身實踐,勇擔時代重任,成長為可堪大任的有為青年。真摯有力的話語,為在場學子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
(參觀三河壩紀念館)
活動尾聲:讓青春與鄉土雙向奔赴
活動最后一日,團隊與村委在晨曦中定格合影。7天里,他們用專業丈量土地,用創意激活傳統:完成北埔村1:1000“四小園”三維模型,產出《北埔晨曦》宣傳片,設計4個融合當地建筑特色與現代審美的景觀小品。隊員在手記中記錄道:“當無人機掠過韓江,看見晨霧中的漁船與采茶人,突然明白規劃不只是圖紙,更是要讓‘月光下靜默守護的身影’被看見。”此刻的北埔村,三角梅依舊燃霞滿徑,但多了一群青年學子留下的“數字腳印”。村委干部感嘆道:“社會實踐活動暖了鄉村、熱了民心,是一堂高校服務鄉村的實踐課,也是一場讓鄉土文化與現代技術對話的探索,更是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實踐。”
(團隊與村委合影)